基本分析入門|台灣|投資之路
「如果你裹在正確的雪球裡面,它一定會滾下去。我就是這樣。我的意思不只是指錢滾錢,也是指你對這個世界的了解和你所結交的朋友。隨著時間的流逝,你必須做選擇,而且你必須讓雪花願意黏在你身上。其實,你自己必須是那團溼雪。你最好邊走邊加上更多的雪,因為你不會再回到山頂,生命就是這樣運作。」 by 巴菲特「雪球」
關於基本分析的財務報表,這點我其實不會講太多,只說一些安全的、初步的就好。我只看我覺得重要的地方,分析一些預期心理而已,畢竟會計有時候可以專業到連會計師都可能被騙(如博達案),我不過只是個投資人,只要資訊足夠讓我賺到我該賺的錢就夠了。
而這篇是我2013年寫在我個人臉書社團的,因為剛好有朋友問我自學基本分析要看哪本書?突然想到這篇就轉錄上來囉!對了,財報的書我推薦黃國華的財務自由的講堂&財務自由的世界(已絕版,去舊書攤找找)或是郭恭克的獵豹財務長投資的邏輯!
我先舉個簡單的例子,A公司近三季稅後EPS分別為:2元、1.5元、1元,而B公司的近三季稅後EPS分別為:-1.5元、-0.8元、0.3元,通常妳覺得哪家公司的股票短期內(一到三個月左右)會漲?
通常應該是B的機率比較大。明明算起來A公司前三季EPS加起來有4.5元,而B公司還是負的一元,WHY?
因為成長阿!
或許談每季對一些只想短期賺賺價差的人有點遠,那談談每月好了,每月公司公佈的財務數據有哪些?最主要的就是當月公佈上個月營收狀況。藉由營收狀況我們可以知道公司是不是穩定的成長,但營收就是獲利的保證嗎?
營收就只是公司賣出去多少貨品的總價金而已,你跟7-11買了一條七塊的七七乳加巧克力,我想大部分非業內的人應該都不知道歐噴將賺了多少,七七乳加巧克力這家公司賺了多少,但你可以知道歐噴講多了七塊的營業額,也就是七元的營收,有沒有可能快要過期想要趕快賣掉,搞不好是賠本在賣哩!
而且,你得注意一下公司的營收公佈時間點。通常一家公司到月底時,公司內部人員就會大概知道這個月營收多少,賺了多少,再來就會有長期追蹤該公司的研究員運用財務模型與旁敲側擊田野調查法(拜訪公司、問業界朋友之類的),去估算大概的財務狀況,等到公佈時,消息靈通的短期交易者也大概上車得差不多了,就以往的經驗,當月營收若不錯的公司,有些公司的股價跟籌碼部份在當月底就會有所端倪了,等到公佈那天營收大好,常都是短線出貨的溫床。
提上述這些,主要是希望大家能夠去思考,思考數字背後的意義跟邏輯,你才有較大的機會獲利。其實股市裡賺錢並不難,難的是想要短期賺大錢,你每天上班八小時一個月辛辛苦苦賺個三五萬元,那為何會想要每週只花兩小時研究金融市場(如果你認為看看工商日報或經濟日報叫研究的話)就想要每月多賺五萬元?所以我並不建議沒時間研究的人殺進殺出的,以季度跟年度進行操作就很夠了,不要貪心,選對股票,安心睡覺就好,行有餘力,再花時間學進階。
就拿騎腳踏車做比喻吧!學會自在的騎,能前進就可以享受順風的快感,但是要學會特技,摔個幾十次狗吃屎可就會變成是家常便飯了呀~
OK!最簡單先看什麼?
長期來說,我認為還是得看一個產業的趨勢、景氣循環位置跟公司獲利的穩定性,當然,用這個簡單方法想找到飆股天天漲停的朋友可能要失望了,通常主力股主要還是得看籌碼面的,而且要賺到整段其實難度頗高,實在不建議業餘朋友們介入這種類型的股票。
不囉唆,直接講如何用財務報表簡單的「初步」篩選股票(再次強調,是「初步」,讓你從一千多支股票中先挑出比較安全的),先連上公開資訊觀測站或是拿本四季報放在旁邊,不然上各大券商的網站應該也都有:
一、平均的股東權益報酬率(ROE):
看過去幾年公司為股東創造多少報酬率,最好是多看幾年,一般建議是看五年,也就是說在經過景氣循環後還能持續為股東創造穩定的報酬,顯示這家公司對產業環境變化的應變以及經營能力穩定。
二、過去幾年配發股利的結構:
要去查查看公司配發的股利,是本業獲利配發的,還是業外獲利、靠增資來發的,也就是說要確定公司是真的有賺錢可以發給股東,而不是打腫臉充胖子去借錢來發給股東呼攏股東。
三、EPS的結構:
不要輕易相信報紙寫的,若一家公司的EPS在某季突然增加2元,要去研究一下它EPS的結構,有可能1.5元是賣土地或大樓的業外獲利,而反而本業上只賺0.5元是大幅衰退的,媒體通常會故意忽略這類消息。
四、公司現金、負債跟存貨與週轉率有多少:
看現金流量、負債情況是要避開公司因周轉不靈而出問題的機率,消費電子公司若存貨過多會有存貨變不值錢的疑慮。
五、營收獲利與去年同期相比較:
月增率(MOM)增加,可能只是季節性的問題,例如消費電子股第四季通常是旺季,所以11、12月的月增率比起8、9月來說,增加是很正常的,但若是年增率(YOY,也就是跟去年同期相比)減少,「暗示」其實今年第四季比去年第四季的狀況可能比較差,用營收是為了估算該季的獲利情形,詳細狀況還得要去深度調查一番。
六、同類股財務狀況比較:
找同類公司,可以先上雅虎股市連上該公司的網站,或是到公開資訊觀測站查一查,看看業務營運項目跟比例是否雷同,雷同才能直接比較,不然就又流於概念股之流了;若同類股的營收跟獲利趨勢差不多,或許暗示該產業正處於上升的景氣循環。
「初步」選出股票,要注意一下每個產業狀況不大一樣唷,一般人拿到的資訊都是落後的,所以抓一個產業的成長方向,做一個較長線的規劃,我認為對沒太多時間深入研究的上班族來說是比較簡單的,而且你會發現,初步篩選完,應該就可以篩掉60%以上的公司吧,而且績優生總是那幾檔。
PS. 60%是我隨口說的,我猜應該比例更高才是,有興趣的可以自己算算看 ^^
七、常見疑問
Q: ROE的含義
A: 一切都從定義開始,多了解定義,就會破解很多迷思。
ROE(股東權益報酬率)的定義:
股東權益報酬率 = 稅後純益 / 股東權益
EPS(每股稅後盈餘)的定義:
每股稅後盈餘=稅後淨利/股數
市盈率(也就是本益比)= 股價 / EPS
股東權益=公司總資產-公司總負債,也就是一家公司的淨值。
也就是說,一家公司如果把他所有的機器設備、廠房、智慧財產、商譽等都換成現金,然後把跟別人借的錢都還一還,還剩下的錢,就是這家公司實際上值多少錢。
(以下是相當簡化的假設情況)
假設多啦A夢跟大雄合資各50%湊到300元來擺地攤,發行股票30股,面額10元,一共300元,一人拿一半。
之後又跟銀行借了200元買了一台推車跟其他設備原料(生財工具)價值500元
這樣就表示,多啦A夢這個攤販值300元(500-200=300)。
今年這台推車幫多啦A夢賣出去了十個車輪餅,一個稅後賺3塊,一共賺30元,30元的獲利是他使用這個餐車上所有的設備通力合作賺到的,也就是它投資了300元,在今年賺到了30元,報酬率是30/300=10%。
如果換算成EPS,就是30元/30股 = 1元/每股
狀況A:
假設所有的獲利都完全分配給多仔跟大雄,又覺得手上現金太多閒置,乾脆多配還股東50元,所以在股數不變的情況下,這個攤販的淨值變成了250元
這個攤販的股東權益就變成 總資產 — 總負債 = 250元
新的一年一樣賣出10個車輪餅,一個稅後賺3元,一共還是賺30元現在變成只投資了250元,賺30元,
報酬率變成30/250=12%
EPS呢? 還是30元/30股=1元/每股
狀況B:
假設所有的獲利都完全分配給多仔跟大雄,所以這個攤販的淨值還是300元,若攤販明年為了開分店添購新的機器設備,決定向小夫進行增資,因為第一年攤販有賺錢,於是攤販招開說明會大力宣傳,開出美好的願景:
多啦A夢:「車輪餅這個產業在十年之內看不到烏雲!!!」
大雄:「在不久的未來,本攤販股價一定值300元以上!」
會後,參加法說會分析師:「調高該攤販股票目標價,未來六個月股價上看80元」
所以小夫心想,未來十年耶,現在不買更待何時?於是小夫願意以一股50元買入,增資1000元,所以一共增加了20股,也就是變成50股。
所以這個攤販的股東權益就變成 總資產- 總負債=1300元
而兩家分店賣出25個車輪餅,一個稅後賺3元,一共賺75元
現在變成投資了1300元,賺75元,報酬率只剩75/1300=5.77%
EPS卻是75元/50股=1.5元/每股
在狀況B下,EPS增加但股東權益報酬率卻是減少,發現哪邊出了問題嗎?
主要就是每股的成本是不一定的,看ROE,單純的可以看出,公司用了多少資本,去創造出多少獲利,也就是公司經營者的經營獲利能力,但是單看EPS就沒辦法看出來,本益比就更不用說了,今天的股價跟明天的股價,代表的都是交易者對該公司股票在當下所認定的心理價格而已,昨天50元,今天變100元,公司昨天跟今天的營運狀況會有差到一倍嗎?本益比只是讓你「超簡單懶人判斷」罷了。
而EPS跟本益比,因為市場上太多人在看了,也是會有人單純的以這個作為買賣股票的依據,所以是該知道一下,拿來參考用,用經濟學的賽局理論去思考一下別人如何以此為據而行動。我們必須了解定義,學會看清事物本質,才不會容易陷入人云亦云的情況。
另外如果有一間公司,盈餘、增長、行業都很好,但就是不派股息,應該要去探究一下為什麼他不派發股息?那些賺到的稅後盈餘是用到哪去了?如果以投資的角度來看,除非他有足夠充分的理由,能夠說服股東把公司賺的稅後盈餘留在公司而不派發,否則他應該不會是一家好公司。
巴菲特的波克夏公司也從不派發股息,他隱含的理由是:把錢交給我,我能讓股東投資的每一分錢,平均年化報酬率是23%左右,這個理由你覺得夠不夠溫不溫馨呢? ^^